释义
写文章。
宋.范仲淹〈岳阳楼记〉:「乃重修岳阳楼,增其旧制,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,属予作文以记之。」《聊斋志异.卷二.陆判》:「作文不快,知君之毛窍塞耳。」
练习写作。
《文明小史.第二五回》:「只有欧阳公的几篇记,三苏的几篇论,好拿来讲给他听。又他叫每逢礼拜六作文。」
造句
1、
这时,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《聊斋志异》,聊斋故事是短篇的,可以随时拿起放下,又是文言的,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,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“柳州风骨,长吉清才”的句子,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,只因那时的作文,都是用文言写的。
沪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上-第25课-忆读书
2、
记得有一次,作文的题目是《秋天来了》。
人教版-小学语文五年级上-第4课-我的“长生果”(略读课文)
3、
后来,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“推敲”。
苏教版-小学语文五年级上-第9课-推敲
4、
于是,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:作文,要写真情实感;作文练习,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,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,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。
人教版-小学语文五年级上-第4课-我的“长生果”(略读课文)
5、
从小学三年级开始,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。
人教版-小学语文五年级上-第4课-我的“长生果”(略读课文)
6、
其实我除了做些造句、看图作文之类适合我胡乱发挥的题目外,其他的根本懒得做。
沪教版-小学语文五年级上-第4课-坐在最后一排
7、
于是,我的作文得了个“甲优”,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,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。
人教版-小学语文五年级上-第4课-我的“长生果”(略读课文)
8、
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又得到了好评,被用大字誊抄出来贴在教室的墙上。
人教版-小学语文五年级上-第4课-我的“长生果”(略读课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