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

1能言善辩。

汉.扬雄《太玄经.卷五.饰》:「利口哇哇,商人之贞。」

娃娃。

元.无名氏《抱妆盒.第二折》:「你道是别人家的哇哇?他是西宫李美人生的太子!」

状声词:(1)​ 形容小孩刚学说话的声音。宋.苏洵〈张益州画像记〉:「有童哇哇,亦既能言。」(2)​ 形容哭、笑声。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「那孩子只是哇哇的哭,并不说话。」(3)​ 形容叫喊声。如:「他气得哇哇直叫。」(4)​ 形容鸟叫声。《水浒传》第七回:「正在那喧哄,只听得门外老鸦哇哇的叫。」

造句

1、
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,“哇哇”吼叫着,疯狂地向县城扑来。
苏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下-第5课-卢沟桥烽火
2、
有一次,我看到一头象用鼻子把一位女士的皮鞋脱下来,然后卷着皮鞋悠然而去,把那位躺在地上的女士急得哇哇乱叫。
人教版-小学语文五年级下-第27课-与象共舞(略读课文)
3、
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,吓得哇哇直叫,乱成一团,一下子退了十公里!
人教版-小学语文三年级上-第25课-矛和盾的集合
4、
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,一只鸟鸦“哇哇”地对猴子说:“猴哥,猴哥,你怎么种梨树呢?有句农谚,'梨五杏四’。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,你有这个耐心吗?”
苏教版-小学语文二年级下-第22课-猴子种果树
5、
不咬皮,不咬毛,咬住小猴尾巴梢,痛得小猴哇哇叫。
沪教版-小学语文一年级上-第13课-三只猴子

©2023 miniword.cn, 57419522@qq.com

粤ICP备202208930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