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
实施初级教育的学校。
〈说文解字序〉:「《周礼》八岁入小学.保氏教 国子先以六书。」宋.赵升《朝野类要.卷二.称谓.神童》:「十岁以下能背诵,挑试一经或两小经则可以应补州县小学生。」如:「国民小学」。
研究文字字形、字义及字音的学问。包括文字学、声韵学及训诂学等。
如:「朱骏声著有说文通训定声、小学识余等书。」
宋人称洒扫、应对、进退之类的仪节为「小学」。
宋.朱熹〈大学章句序〉:「若曲礼、少仪、内则、弟子职诸篇,固小学之支流余裔。」
小道,末流琐屑之学。
《陈书.卷三○.傅縡传》:「顷代浇薄,时无旷士,苟习小学,以化蒙心,渐染成俗,遂迷正路。」
造句
1、
我上学了,小学、中学、大学——越走越远了。
苏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上-第12课-姥姥的剪纸
2、
我们小学生可以选择哪些读物呢?
苏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下-第11课-读书要有选择
3、
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,我去北京外婆家作客。
沪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下-第七课-一千张糖纸
4、
一位外国的教育家邀请中国的几个小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。
苏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下-第14课-学会合作
5、
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,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。
人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上-第10课-别饿坏了那匹马(略读课文)
6、
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:“我愿意再活一次,重新学习,重新工作,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。”
苏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上-第18课-给家乡孩子的信
7、
这个世界日新月异,瞬息万变,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,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,遇事多问几个“为什么”,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。
苏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上-第23课-学与问
8、
上小学时,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。
沪教版-小学语文五年级上-第4课-坐在最后一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