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
文辞或泛指独立成篇的文字。
唐.杜甫〈偶题〉诗:「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。」《三国演义.第六○回》:「祢衡文章,播于当今,吾故不忍杀之。」
曲折隐微的含义。
《红楼梦.第一九回》:「宝玉听这话内有文章,不觉吃了一惊。」
斑斓美丽的花纹。
《史记.卷二三.礼书》:「刻镂文章,所以养目也。」
德行事功、礼乐法度。
《论语.泰伯》:「焕乎!其有文章。」
近义词
造句
1、
在得到精神陶冶的同时,我们还会明白,什么样的文章才是真正出色的文章。
苏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下-第11课-读书要有选择
2、
一天,莫泊桑带着自己写的文章,去请福楼拜指导。
苏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下-第21课-莫泊桑拜师
3、
她说:“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,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。”
人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上-第18课-我的伯父鲁迅先生
4、
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,因为读到这里,他总是微笑起来,而且将头仰起,摇着,向后面拗过去,拗过去。
沪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上-第5课-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
5、
他坦白地说:“老师,我已经读了很多书,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?”
苏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下-第21课-莫泊桑拜师
6、
在记叙类文章中,描写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。如:“还有斑鍪,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,便会啪的一声,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。”
沪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上-第5课-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
7、
这时,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《聊斋志异》,聊斋故事是短篇的,可以随时拿起放下,又是文言的,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,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“柳州风骨,长吉清才”的句子,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,只因那时的作文,都是用文言写的。
沪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上-第25课-忆读书
8、
苗苗你说说,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?
人教版-小学语文五年级上-第2课-小苗与大树的对话(略读课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