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
狐狸生性狡猾多疑,故多用来比喻狡诈而作恶多端的坏人。
唐.杜甫〈久客〉诗:「去国哀王粲,伤时哭贾生;狐狸何足道,豺虎正纵横。」《精忠岳传.第一三回》:「英雄失志受人欺,日光无色战马疲;得意狐狸强似虎,败翎鹦鹉不如鸡。」
造句
1、
他想,小狐狸也许在叫妈妈——妈妈——这小狐狸多可怜呀!
人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上-第24课-金色的脚印(略读课文)
2、
老狐狸一直没有忘记救出小狐狸的事。
人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上-第24课-金色的脚印(略读课文)
3、
小狐狸一见老狐狸,就不停地哼叫着,用鼻子蹭着老狐狸的身子。
人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上-第24课-金色的脚印(略读课文)
4、
后来,老狐狸再没来过。
人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上-第24课-金色的脚印(略读课文)
5、
狐狸妈妈只好从孩子身旁走开。
人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上-第24课-金色的脚印(略读课文)
6、
老狐狸在地板下面做了窝!
人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上-第24课-金色的脚印(略读课文)
7、
那正是小狐狸的父母。
人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上-第24课-金色的脚印(略读课文)
8、
正太郎想,让老狐狸用自己的力量救出小狐狸,可能更好一些。
人教版-小学语文六年级上-第24课-金色的脚印(略读课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