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事理前后贯串,全盘了解。
明.无名氏《孟母三移.第三折》:「你儿在学数年,未明性理,若文章显耀,一旦豁然贯通,你儿自此之后,朝夕勤学,母亲且恕其过也。」《官场现形记.第五四回》:「把札文反复细看,看了十来遍,忽然豁然贯通,竟悟出一个道理来。」
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学问、事理等方面
宋·朱熹《大学章句》:“至于用力之久,而一旦豁然贯通焉,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,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明矣。”
©2023 miniword.cn, 57419522@qq.com
粤ICP备2022089309号